搜索

猴痘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猴痘(MPX)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导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这种传播可以由动物传给人,并进行人际间传播。1970年在刚果(DRC)首次在人类发现猴痘患者,此后陆续有报道在刚果以外发现患者。自2022年5月以来,多国相继报道猴痘确诊病例,中国分别在2022年6月25日(台湾)、9月6日(香港)和9月16日(内陆地区)报道首例猴痘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WHO将猴痘的全球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为中等,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病原学特征

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猴痘病毒种。该病毒粒子较大,呈砖状或菠萝果状,有脂蛋白或封套包裹,双股DNA聚集在核心体内包裹在衣壳内。正痘病毒家族中还有天花病毒、痘苗病毒、牛痘病毒、鼠痘病毒、浣熊痘病毒等,猴痘及前三种病毒均可感染人类,猴痘病毒临床表现与天花十分相似,因此,在临床诊断中,猴痘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表现很难与其他痘病毒引起的疾病区分开来,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对准确诊断是必要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对于诊断确认MPXV感染是必不可少的。

 

2现有的猴痘病毒实验室检测

凡是涉及到活病毒操作,包括病毒分离培养、PCR、基因测序等应严格在经过认证的III级生物安全室(P3)中开展实验。猴痘病毒的检测见下表:

方法

描述 优点 缺点

病毒分离培养

患者标本中培养活病毒并进行表征鉴定

可以产生纯的活病毒培养物,对物种进行明确分类

时间长,测定需几天完成。对实验技术和实验条件要求较高

聚合酶链反应(PCR)

猴痘特异性DNA特征检测

诊断活动性病例,专为猴痘病毒而设计

要求较高的灵敏度,需要担心污染,检测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试剂

电子显微镜检查

负染色产生砖状颗粒的清晰图像,用于对痘病毒进行分类

鉴定活检标本、结痂物质、水泡液或病毒培养物中的病毒颗粒,鉴别正痘病毒与疱疹病毒科

仅在形态学上无法区分正痘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检测正痘病毒特异性抗原的存在

鉴定活检标本中的抗原,排除或识别其他可以病原体

对猴痘病毒不具有特异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检测正痘病毒抗体的存在

评估既往接触过的正痘病毒的情况,包括病原体或天花疫苗接种

对猴痘病毒没有特异性,结果也会受到先前天花疫苗结果的影响

Orthopox Bio Threat Alert

检测正痘病毒抗原的存在

快速诊断活动性病例,对专业知识要求低

对猴痘病毒无特异性,灵敏度低于PCR

国家卫健委颁布的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中,推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猴痘病毒核酸。该法是MPXV常规诊断的首选方法,用于早期检测。

猴痘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病毒传染病,类似于现已根除的天花病毒。国家卫健委明确指出猴痘疾病控制旨在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调查、早处置”,早诊断是预防MPX流行的关键,避免与受感染的人和动物以及潜在受污染的物品密切接触有助于预防猴痘病毒的感染。

 

3新方法:使用VTI的T细胞抗原结合IGRAs技术的基于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检测

猴痘病毒颗粒中含有结构蛋白和DNA依赖的RNA多聚酶,基因组划分了A~P 16个区段,编码200多种蛋白,目前研究最多的蛋白主要集中在具有免疫原性的一些蛋白。根据现有的文献报道,DNA polymerase和double standard RNA-binding protein能激发CD8+ T细胞反应。

VTI基于自有制备T细胞抗原的技术(将外源蛋白质递送到胞质溶胶中的方法及其用途,美国专利号7754219,中国专利号ZL02810886.8)开发了重组猴痘病毒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和重组猴痘病毒双链RNA结合蛋白(ds-RNA binding protein)的T细胞抗原。

结合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和IGRAs检测技术,VTI开发的猴痘相关的T细胞抗原可用于猴痘病毒的感染检测或感染猴痘病毒后的免疫特征研究。通过受试者全血或PBMCs被特异性的T细胞抗原刺激后产生的IFN-γ的定量检测结果,可进一步推断受试者是否是猴痘病毒的感染者及不同T细胞抗原的免疫特征变化,可以在II级生物安全室(P2)进行检测,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感染风险将大大降低。

 

相关产品:

重组猴痘病毒DNA聚合酶蛋白-1

重组猴痘病毒DNA聚合酶蛋白-2

重组猴痘病毒DNA聚合酶蛋白-3

重组猴痘病毒DNA聚合酶蛋白-4

重组猴痘病毒双链DNA结合蛋白

 

作者:卢毕生